醫療安全暨品質研討系列《139》線上直播課程
主題:第一線人員之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
主辦單位:衛生福利部、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臺灣醫學會、台大醫院、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
協辦單位: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、台灣精神醫學會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、臺灣諮商心理學會
執行單位:各縣市醫師公會
主 持 人:周慶明理事長、呂淑貞主任
時 間:114年5月24日(星期六)13:30~16:30
時間 | 議 程 表 |
13:00~13:30 | 報到 |
13:30~13:40 | 致歡迎詞:周慶明理事長(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) 主 持 人:周慶明理事長(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) 呂淑貞主任(全國自殺防治中心) |
13:40~14:30 | 第一場:自殺防治現況與進展 主講人:張家銘醫師(林口長庚醫院精神醫學部) |
14:30~15:20 | 第二場:自殺防治守門人從概念到知能 主講人:楊境中主任(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) |
15:20~16:10 | 第三場:資源連結及轉介技巧 主講人:蕭雪雯社會工作師(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) |
16:10~16:30 | 綜合討論(主持人及所有主講人) |
附註:
1.活動訊息網頁:
2.西醫師【專業品質】繼續教育積分3.6分。
3.護理人員【專業品質】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。
4.諮商心理師、臨床心理師、藥師/藥劑生、職能治療師、社工師、精神科醫師學分申請中。
5.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申請中。
線上直播課程注意事項:
1.5月24日研討會線上直播網址:https://youtu.be/WEisb75Ta4o
2.線上課程學分規範:凡參加線上直播課程之學員,請依下列時程辦理線上簽到、簽退(內含課後測驗),始能取得學分。逾時不受理補簽,只單一簽到或簽退亦不給予學分。
(1) 簽到:( 5月24日 13:00-13:40開放)
(2) 簽退:( 5月24日 16:10-17:00開放)
簡 介
一、宗 旨
本研討會擬經由政策法規、臨床實務、實證醫學、案例剖析等面向之探討,強化病人安全,提升醫療品質,紓解醫療爭議,建置優質安全之醫療環境。
二、目 的
本專題訓練結合現有之自殺防治理論與研究新知,經由最新自殺現況數據分析,將守門人之概念延伸到醫療及社會工作實務,期盼透過守門人訓練課程,受訓人員可以掌握「1問、2應、3轉介」的方法,學習辨認自殺的危險因子及基礎的自殺防治處遇技巧,給予關懷並適時轉介,提供資源協助有自殺意念者。
三、緣 起
社會安全網計畫於民國107年開始推動,目標為跨部會、跨資源的整合相關資源,以建構一張安全網來補綴社會安全體系的缺漏,而本專題訓練將守門人概念推廣到各領域(例:醫療、社會工作、長期照顧等)的第一線人員,藉此來強化社會安全網絡,並達到自殺防治三大策略中選擇性策略之內容。
調查研究顯示,自殺死亡者在自殺身亡前7天內就醫的比例皆在60%左右。65歲以上老人,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,曾至醫院診所就診的比率將近九成。根據此研究,可了解醫療體系在自殺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,而第一線醫療人員在這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社會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中,有許多與弱勢族群接觸的機會,當中不乏自殺高風險個案。故社會工作者在自殺防治工作中,也與醫療人員具有同樣的重要性。根據國發會高齡化時程表示,臺灣將於民國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長期照顧已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議題,照顧服務人員對於個案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需有一定的敏感度,並培養覺察自殺風險與基本處遇能力。在社區,村、里長為最能接觸社區居民的角色,需要具有辨識自殺風險危機的敏感度。此次訓練將結合多個醫療、社會工作與長期照顧相關公會、學協會,辦理社區自殺防治訓練,透過學習與討論增進其相關知能,而能辨識、關懷及協助有自殺意念之患者及其親屬,預防憾事之發生。
四、討論方式
本次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共同發表評論,期待透過實務經驗分享,藉由強化醫療安全、提升醫療品質之立場提供相關建言供醫界、主管機關參考。
相關檔案
相關連結